在龍鋼公司,有這樣一位青年,他把課本里的冶金理論揉進滾燙的鋼水,將青春的根系深扎在生產一線的泥土中,讓“科技興鋼”的理念在廠房里長成郁郁蔥蔥的風景。他,就是陜煤集團2023-2024年度“優秀共青團員”、陜鋼集團龍鋼公司煉鋼廠工藝技術組副組長白文龍。
從課本到爐臺:把學問做在鋼花綻放處
1997年出生的白文龍,帶著西安建筑科技大學冶金工程專業的書卷氣,于2020年9月走進龍鋼公司煉鋼廠。面對轉爐車間里飛濺的鋼花、轟鳴的機械,這個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深知:“煉鋼不是紙上談兵,真功夫要在爐臺上煉出來。”
為摸清轉爐生產節奏的規律,他曾頂著60℃的爐臺高溫,一爐一爐地跟蹤觀察。通紅的鋼水映得他臉頰發燙,汗水浸透工裝又被高溫烤干,析出一層白花花的鹽漬。一班崗下來,護目鏡后的眼睛又疼又腫,他卻顧不上休息,回到宿舍立刻整理筆記,把白天的操作細節與課本理論一一對照。那段時間,他的床頭總堆著《轉爐煉鋼工藝》《鋼鐵冶金原理》等書籍,常常讀到深夜。
憑著這股子韌勁,白文龍迅速從理論型人才成長為實操能手。他參與修訂的工藝工序標準,讓轉爐冶煉環節有了精準的“標尺”;建立的成本管理臺賬,將氧氣消耗、貴重合金等材料費用細化到小數點后兩位,為公司省下了大筆開支。同事們說:“文龍的青春,是在爐臺上一寸寸焐熱的。”
從操作者到創新者:讓鋼水流動著科技基因
“新時代的煉鋼工,不能只滿足于‘煉得出’,更要追求‘煉得好、煉得省’。”作為煉鋼廠工藝技術組副組長,白文龍始終盯著生產中的“卡脖子”問題。
針對LF精煉爐精煉周期長的瓶頸,作為項目主創人,他帶領團隊成員聚焦工藝技術優化,錨定HRB500E冶煉環節開展專項攻關。為找到轉爐碳、合金元素及溫度的最優控制區間,他帶領團隊扎根爐前一線,反復試驗驗證,最終制定出精準方案,將精煉周期縮短約2分鐘/爐,平均一次加熱時間壓縮10%,這看似微小的進步,每月能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2.75萬元。
在“少渣冶煉”工藝推廣中,他參與的《轉爐少渣冶煉工藝研究》《廢鋼料型配比模型研究》項目,實現了鋼渣回收產品、自產污泥在轉爐工序的“全產全消”,不僅減少了固廢排放,還為公司創效600萬元。截至目前,他已斬獲4項國家與行業級科技榮譽、4項省級榮譽,4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,10余篇論文發表在國家級期刊,兩本專業著作正式出版。
從團員到先鋒:以青春之火點燃奮斗之光
“胸前的團徽,時刻提醒我要做先鋒,當闖將。”作為一名共青團員,白文龍把“黨有號召,團有行動”的信念融入日常。在“青年大學習”中,他的學習積分始終排在支部前列;在主題團日活動中,他總能結合煉鋼實際談出深刻感悟,作為公司內訓師,他把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技術心得毫無保留地傳給一線職工,帶出了許多獨當一面的技術骨干。今年6月份,他已成功被黨組織接收為中共預備黨員,在入黨申請書中他這樣寫道:“要讓青春的火花,在黨的事業熔爐里燃燒得更旺。”
“把青春扎進泥土,自然能收獲成長的果實。”面對陜煤集團“優秀共青團員”這份榮譽,白文龍的目光依然投向熟悉的轉爐車間。那里,鋼水正奔涌著熾熱的力量,正如他蓬勃生長的青春。(龍鋼公司 牛賁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