32年扎根鋼鐵一線,20余項專利技術,10名高徒傳承技藝薪火——這組沉甸甸的數字,勾勒出2024年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、2025年渭南市“學習身邊榜樣”榮譽稱號獲得者馮建斌的奮斗軌跡。
作為中共黨員,他把對黨的忠誠熔鑄進陜西鋼鐵洪流,從普通維修電工成長為電氣自動化領域技能大師。全國技術能手、省級產業工匠、“三秦工匠”等榮譽加身,背后是“匠心大于天”的堅守,更是鋼鐵人“爭氣爭先”的精神寫照。
守初心:一線淬煉真本領
1993年,馮建斌背著行囊走進龍鋼,帶著“不給農村人丟臉”的初心開啟鋼鐵人生。初為維修電工的他,白天扎進車間跟著老師傅學維修,每顆螺絲的松緊、每條線路的走向都記在心頭;夜晚挑燈夜讀啃專業書籍,為技能提升打基礎。此后數十年,龍鋼煉鋼廠的每一次基建改造、技術升級都有他的身影,從轉爐、連鑄、天車、除塵設備自動化改造,到煉鐵1#、2#高爐電氣安裝調試,再到支援漢鋼煉鋼項目,他全程參與圖紙繪制、程序修改、設備調試,將理論轉化為解決問題的能力。
他的技術成果始終與企業效益掛鉤,推行《煉鋼廠生產過程“爐爐清”信息管理系統》年創效超4000萬元;攻關《轉爐除塵風機節能程序》,年節省費用2000余萬元;改造精煉爐安全聯鎖報警系統,既守牢安全底線又延長設備壽命,年節約28萬元;主持的鐵鋼一體化系統、鋼包紅外檢測系統等項目,讓龍鋼新區鋼鐵料消耗達國內先進水平,直接創效6372萬元。
鉆匠心:自動化領域“領跑者”
“不能等設備來了再學習,要主動吃透先進技術。”面對電氣自動化的技術迭代,馮建斌始終保持“本領恐慌”。2014年,憑借精湛技術與突出業績,“馮建斌創新工作室”成立,成為他技術攻關與人才培養的平臺。
面對轉爐新區“全面實現負能煉鋼”的攻堅目標,馮建斌主動扛起重擔,帶領黨員干部與技術骨干扎根生產一線。逐環節拆解工藝流程,翻遍數百份技術資料,對參數調試、設備協同等關鍵節點反復推敲驗證。歷經一個多月的日夜鉆研與實戰打磨,成功突破技術瓶頸,一舉實現“負能煉鋼”。
作為省級技能大師工作室的負責人,他聚焦“互聯網+生產制造”,以“虛擬項目”模式推動創新,牽頭開發的轉爐“黑匣子”數據記錄系統,在煉鋼廠多設備廣泛應用;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基于機器視覺和AI智能控制的鋼坯自動出坯系統,在煉鋼廠4#連鑄機上線,改變傳統人工推鋼方式,降低勞動強度、優化人力配置,年可節約300余萬元。
傳匠魂:讓“匠心”薪火相傳
“有好平臺才能育硬人才,有硬人才企業才能走得遠。”馮建斌高度重視人才培養,以工作室為依托,構建“因材施教、實戰為王”的培養體系。根據成員技術基礎、崗位特點定制培訓方案,創新“實訓+實踐”“課堂培訓+師帶徒”模式,通過對標學習、學術研討、技術攻關等方式,讓學員“干中學、學中干”。
在他的教導下,工作室成為“技能人才孵化器”,累計研發國家專利10項,完成創新創效項目398項,創效1350余萬元,10名徒弟成長為電氣自動化和智能制造領域骨干。同時,帶動龍鋼黨員干部掀起“學思踐悟、比學趕超”的熱潮,讓崇尚先進、見賢思齊成為企業新風尚。
32載風雨兼程,馮建斌用抓鐵留痕的狠勁、滴水穿石的韌勁、精益求精的鉆勁,在一線書寫初心,以甘于奉獻、創新求變的黨員本色,在自動化領域扛旗。他是照亮技術攻關的星光,是指引人才成長的燈塔,更以匠心守初心、實干繪人生,為企業發展與陜西鋼鐵工業進步釋放光熱。(龍鋼公司 張婷 吳琪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