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開泛黃的書頁,墨香裹挾著千年文明撲面而來。于時光長河中溯流而上,無數家族以書為舟,在傳承中鐫刻廉潔的風骨。讀書,恰似一縷最清冽的家風,浸潤心田,滌蕩塵埃,讓清正廉潔的品格在歲月里生根發芽,成為照亮家族前行的明燈。
幼時,常聽長輩講“書中自有黃金屋”,那時懵懂,只當是書中藏著珍寶。直到翻開范仲淹的故事,方知“黃金屋”的真諦。范仲淹幼時家境貧寒,借住在醴泉寺僧房中讀書,每日以稀粥為食,劃粥斷齏。即便生活清苦,他依然刻苦攻讀,不為物質所誘惑。他寫下“先天下之憂而憂,后天下之樂而樂”的千古名句,將家國情懷與廉潔自律融入血脈。他一生清廉,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,為官多年,所得俸祿大多接濟了親友和百姓,自己卻始終過著儉樸的生活。這讓我懂得,讀書不僅是為了求取功名,更是為了修身養性,培育一顆廉潔奉公的心。
讀書,是與高尚靈魂的對話。在《顏氏家訓》中,顏之推教導子孫“積財千萬,不如薄伎在身”,強調德行與才能的重要性,警示莫被財富蒙蔽雙眼;包拯的家訓“后世子孫仕宦,有犯贓濫者,不得放歸本家;亡歿之后,不得葬于大塋之中”,字字千鈞,以鐵的紀律約束后人,讓廉潔成為家族不可動搖的準則。這些文字穿越時空,如洪鐘大呂,叩擊著我們的心靈,讓我們明白廉潔是立身之本、持家之道。
當書頁在指尖翻動,文字便化作春雨,悄然潤澤家風。父親書房里那本翻舊的《菜根譚》,書頁間夾著他親手寫的批注:“心不可不虛,虛則義理來居;心不可不實,實則物欲不入。”他用這句話教育我,為人要虛懷若谷,接納知識與道理;更要堅守本心,不為物欲所惑。在父親的影響下,讀書成了我們家每日的必修課。茶余飯后,一家人圍坐在一起,分享書中的故事與感悟。那些關于廉潔的篇章,如同一顆顆種子,在我們心中播撒,隨著歲月的流逝,漸漸長成參天大樹。
在當今追求物質的社會中,讀書這一家風更顯珍貴。它像一道堅固的屏障,抵御著外界的誘惑;又似一座明亮的燈塔,指引著我們前行的方向。每當面對抉擇,那些書中的箴言便在耳畔回響,提醒我們堅守廉潔底線,不被利益蒙蔽雙眼。讀書讓我們明白,廉潔不是一時的行為,而是一世的堅守;不是外在的約束,而是內心的自覺。
書香悠悠,家風綿長。讀書,讓廉潔的基因融入家族的血脈,代代相傳。它沒有華麗的包裝,卻有著震撼人心的力量;它不會帶來物質的富足,卻能滋養出高貴的靈魂。愿我們都能以書為友,讓讀書成為最好的家風,讓廉潔之花在歲月的長河中永不凋零,綻放出最絢爛的光彩。(龍鋼公司 趙婧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