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我有幸參加陜煤集團第七期組工干部培訓,在集團黨建業務訓練中心度過了一段沉浸式“充電”時光。本次培訓創新采用“課堂授課 + 現場教學”雙軌模式,以精準務實的課程設計、多維互動的學習形式,為我們搭建起理論升華與實踐賦能的優質平臺。
理論鑄魂:在系統研學中筑牢履職根基。此次培訓的理論課程體系兼具“深度”與“實用性”。從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的“有聲課堂”入腦入心,讓紀律規矩深植思想深處;到《領導班子建設和干部管理解析》系統講解選人用人程序、干部考察方法策略、干部競聘實操要點,針對干部選拔、培養、管理中的堵點難點逐一拆解,為我們解開了工作中的諸多困惑,也讓我掌握了科學開展干部管理的“方法論”;再到《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解析》清晰闡釋黨支部組織架構搭建、黨員教育管理、主題活動開展的具體要求,更提供了黨建與業務創新融合的實踐路徑,為基層黨建提質增效指明方向,為我今后精準落實政策、有效防范風險、提升組織工作質量打下了堅實基礎。
思維破壁:在多維賦能中重塑角色認知。培訓中的 “現場教學 + 專題研討”環節,猶如一場“思維革命”,徹底打破了我對組工工作的固有認知。走進扶眉戰役紀念館,革命先輩們浴血奮戰的場景仿佛在眼前重現:泛黃的戰地日記、銹跡斑斑的武器裝備、感人至深的英雄事跡,讓我們在紅色足跡中追尋初心使命。當講解員提及“戰役勝利離不開黨員干部沖鋒在前的擔當,更離不開黨群同心的凝聚力”時,我深刻領悟到:新時代企業黨建的核心,正是要傳承這種“黨建引領、黨群同心 的紅色基因;而組工干部的使命,就是要將這份凝聚力轉化為企業發展的內生動力。
如果說紅色研學是“精神洗禮”,那么“用乙方思維做甲方”專題研討則是“實戰練兵”。通過與同事們結合 “黨建服務如何貼合基層實際”等具體問題分享實踐,我才真正讀懂,組工干部不能只做“發號施令的管理者”,更要做“貼心服務的賦能者”。要主動俯下身子傾聽黨員干部職工的需求,把 “群眾找上門”變為“服務送上門”,讓黨建工作既有政策執行的 “高度”,更有貼近基層的“溫度”,讓組織力量真正成為企業發展的“助推器”。
篤行致遠:在反思整改中明確奮進路徑。培訓是一面“鏡子”,既照見了成長空間,更照亮了奮進方向。對照培訓中的高標準、嚴要求,我清醒地看到自身存在的短板。針對這些不足,我將《組織工作條例》《干部選拔任用條例》等規章變為“工具書”做到活學活用;另一方面,深耕“多看、多思、多寫”,既要學習優秀黨建宣傳案例,提升文字表達的生動性,也要主動掌握視頻拍攝、剪輯基礎技能,用鏡頭捕捉組工干部的實干身影,用文字詮釋黨建工作的生動實踐,讓組織工作更有“傳播力”。
有期的培訓即將落幕,但學習與實踐的征程才剛剛開啟。作為陜煤組工隊伍的一員,我將以此次培訓為契機,持續提升“張口能說、提筆能寫、伸手能干、問策能答”的綜合能力,把培訓成果轉化為踐行集團“四種經營理念”的具體行動,以更優的組織工作成效、更實的擔當作為,為公司高質量發展彰顯組工力量。(大西溝礦業公司 謝靜)